|
投资人应该关心的要点
发布时间:2014-12-19 15:22:35
按:长期投资者在股市中关键之关键、核心之核心就是要探寻到并持有那些真正能够成长成长再成长的优质公司,在这方面业余投资者自然不具备那些专业投资者可以经常去公司调研等方面的优势,然而这并不是说,业余投资者就不能找到那些成长成长再成长的公司。彼得林奇说过,业余投资者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有时并不比那些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差,这话我信,这就好比我们是一个球迷,我们并不需要自己有多么高的专业技术,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观赏到球场上精彩的比赛,并对某个球队的表现进行评判,特别是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哪位球员表现突出,成为场上耀眼的明星。一个投资者,我们有时完全不用为所持的企业经营付出多大的操心和担心(这是企业老总们该做的事),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远远的旁观者,看着它们在竞争场上的表现,这又好比一个老师观察一班学习的孩子,看看哪些孩子没有将心思用在学习上(个别企业也是如此),哪些孩子学习十分努力可成绩总不如意(有的企业也总是十分努力但成绩并不好),哪些孩子学习学习成绩总是十分出色(有的企业靠着天资成绩就好,有的企业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当然,这话说得有些轻松(如是股市中人岂不人人皆尧舜了?),若真正做起来着实不易,需要我们下点功夫练就一双观察的眼睛。那么,这双观察的眼睛怎么练就呢?近读菲利普A费雪的书《怎样选择成长股》,感觉受益多多,虽然这书是于1957写就的,且是针对当时的美国股市的,但是超越时空穿越国限,思考一下中国当今的股市,费雪的见解至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观察成长企业的思维视角。
费雪写到,投资人应关心的15个要点: (1)这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大幅能否成长? 他说:一个公司的营业额静止不动,每况愈下时,并非不能获得一次性利润。他说,成本控制得当有时能够提高利润率。对此他分析说,对这种成长兴趣不大。
按:一个公司成长还是要依靠主营销售业务的收入增长,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自然值得肯定,但是这种成功控制总是有低限值的,一个公司的不断增长总不能寄托于成本控制上吧,如碰到这样的公司还真是应该注意了,就需要拷问一下它是不是江朗才尽了?!
他说,另一种情况同样引不起兴趣,即环境发生改变之后,短短几年内营业额大幅提高,然后停止增长。他举例说,如当时美国生产电视机的企业营业额等市场饱和之后营业额就疲软了。 他把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成长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幸运并能干的公司,一类是能干所以幸运的公司。
按:妙,确如所言,有的公司天生幸运,处于一个好的行业,再加上能干就不断成长。有的公司所处行业虽然不是那么幸运,但是因为能干所以不断增长。不管他们是哪类公司,其核心是能干。这样的公司营业额总是持续上升,自然长持有它们有较好的回报。这种分类对自己选择行业选择公司是不是很有启发?
他说,正确地研判一家公司长期的营业额增长曲线,极其重要。同时他又指出,粗浅的判断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他同样以生产电视机的公司为例,当市场出现饱和时,有的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开辟出新的通讯电子产品,从而保持了营业额的上升。他说,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十分出色,而且整个行来将有技术上的变迁,开发研究神速,则精明的投资人应该警觉,留意管理层有没有能力将来创造出理想的经营额曲线,这是选择出色投资对象应考虑的第一步。
按:多么伟大的公司其产品成长也有市场饱和因而放缓的一天,它们靠什么来增加自己的营业额呢?是开发新的产品?是进入新的相关领域?是靠自主定价权不断提价?是进行新的资产注入?还是进行外延并购?观察当今中国股市产生的一些批牛股,其上市公司确实是各显神通,象云南白药的牙膏的突起,茅台阿胶的不断提价,马应龙进入肛肠医院,潍柴动力过去的一系列并购,等等,举不胜举,它们因为“能干”从而实现了自己不断高速增长。总之,不管这些公司依靠什么路径,作为投资者应该关心着其主营业务收入的上升曲线,观察他们是不是确确实实“能干”。此外自己还有点体会,就是观察主营收入的增长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有时一家公司主营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净利却增长不多,这种情况下,这家企业可能是在研发上在营销上投入了相当资金,如是对这种公司也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它们的投入没准将来会有好的回报。总之,观察一家公司的主营收入增长曲线,有时更能直观地看出一家公司在市场上不断的开拓能力。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的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展新产品或新工艺? 按:许多公司都在这么做,只是有的做得好有的做的不好,需要我们加以确定,还是那句话:投资在已经确定的事实上,不能光给个热罐子抱着.
(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效果?
(4)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他说,由于销售努力不那么容易公式化,许多投资人并未加以重视,可是决定投资是否有价值时,它是一个基本要素。同时,他说,生产、销售和科研或可视为成功企业的三大支柱,说其中之一比另一重要,就像说人的心、肺、消化道里每一个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器官。
按:诚哉斯言。有时我们太多注意一家公司的盈利等数字情况,殊不知,销售之重要对于企业来讲真如人之各主要器官不可或缺,有时销售甚至是更重要的,因为多好的产品也最终依靠销售来完成。观察当今公司,有的销售确实做得比较好,如格力电器创立的区域销售模式就很有特点,尽管当时饱受争议,但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模式。
(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按:这个好懂,也是十分重要。不同的行业之间毛利率确实是差距很大的,正所谓有的行业是幸运的。即使同行业之间其差距有的也十分明显,这只要察看公司报表并留意公司的变化曲线即可以。考察一家公司的水平可以参照全行业增速来看。若是一家公司毛利率水平下降了,也要注意研究分析,看它是为何下降了,是用于研发还是销售等方面,如是,可能将来会有进一步的增长,这一点公司报表一般有注解,自己也可以留意分析。
(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按:考察当今的公司确实其利润率总是在不断地受到侵蚀,诸如原材料上涨、职工工资福利上调、产品面临价格战、政策打压等等因素多多。自己所持的公司是不是有自主定价权?它是靠涨价?还是靠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或者开新店等富有“创意”的手法?需要自己加以观察。
(7)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好不好? (8)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好吗? (9)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纪录做得如何? (11)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 (12)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阶层是不是只向投资者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三缄其口? (15)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无容置疑? 真理不远人,费雪所提“十五个要点”于今天我们考察中国上市公司也是十分具有指导意义的。 记住,分析一家公司对公开报表进行解读分析是必要的,如关注它的主营收入、净利增长、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负债、现金、存货等变化曲线(这些数上的东西其实容易掌握),但是有些“质”的东西是需要利用自己对市场分析的嗅觉进行判断的,而后者有时更重要。总之,关注公司要进行全面的关注。 费雪之书的精华在于“闲聊”有妙处和“十五个要点”,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讲,考察一个公司往往是雾里看花,尽管如此,对有些东西的掌握只要我们做到有心用心,也往往是能够掌握个“正确的大概“。
办法之一,可以读读公司的公开报表公开报道;
之二,互联网给了我们掌握大量信息的可能,业余投资者要经常上公司的网站去看看,有时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
之三,留意收集公司的新闻报道,包括对公司高层的宣传报道,尽管这种新闻宣传常常有溢美之词,但有时还真是容易得知一些有价值的细节与线索;比如,有时公司高管的一句话,透出的信息比读多少张报表还有价值(记得那年自己就是从公开报道中得知,云南白药的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就进行了关注和后来介入,还记得2009年之初从新闻联播之中听到潍柴动力的报道有订单充足的信息,于是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持有它的信心)。
之四,利用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便利了解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反应。自己说过,一定要以投资的眼光看世界,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因为一些伟大的企业有时就在你身边,它们名字也常常是家喻户晓的大品牌;
之五,可以参考一下一些机构的分析报告,特别有些基本面的数据信息还是真实的,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对于他们的评级与预测绝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投资主张。
总之,尽自己之可能尽量地去占有有关信息,然后运用自己的所学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一番由表入里由粗到时浅去伪存真的分析,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
|